记者和时代要求,记者和时代要求的区别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记者和时代要求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记者和时代要求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新闻传播活动的职业特征?
1、网络性:主体的平民化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信息的传受方式变成了互动式,人人都是信息的传播者,进入“全民记者”的时代。记者作为一项新闻职业,是通过专业的新闻传播手段向社会提供新闻及其他各种信息服务,具有专业性、政治性、服务性、权威性。所谓“全民记者”,其实是指诸多不具备新闻专业素养的公众在新闻事件的报道和传播中发挥“线人”作用的一种现象。体现了新闻传播的平民化、草根化,大量非专业性自媒体出现影响着新闻专业主义。比如今日头条、梨视频等资讯app,设立头条号、拍客等方式带动着全民信息分享。
2、融合性:形式的融合化
在数字时代,通过互联网、手机客户端、触摸屏读报一体机等各种新媒介,获取各种快餐式新闻信息,是受众对新闻信息获取的新兴渠道,也是当前最主要的渠道。[2]新闻网站、社交软件、自媒体、短视频、直播等渠道与方式丰富了用户对信息的获取的方式。对于新闻传播者而言, 借助手机等移动终端,运用视频编辑、互联网传播等技术,将动态图片、声音、文字集为一体形成图片或视频新闻,用全媒体的方式全方位报道信息,实现新闻信息即时共享,促进网络新闻传播的快速发展。融媒体报道形式的多元应用,使报道视角全景化、内容多样化。
3、责任感:内容的专业化
新闻传播过程中,新闻工作者应始终尊重人的价值,以人为本,以客观事实为出发点, 生产出有价值的新闻。新媒体时代,新闻专业主义受到冲击,但新闻最终以内容取胜、以价值取胜。全民记者现象下,虚假新闻、庸俗新闻比比皆是,但用户在信息洪流的碎片化、过度娱乐化中产生疲劳后,诉求更加深度的专业内容。加之不断跟上的网络监管,内容的专业化会占领主流。
新闻工作者是在紧迫的时间压力下工作的
新闻工作者要借助高度复杂化,精密化的新闻传播媒体才能完成传播活动
新闻工作者的职业活动具有极大的社会广泛性尊重新闻价值,了解新闻界人士的职业特点.
提供报道的消息和资料,必须真实、准确,讲究时效.
全媒体时代,我们怎样做记者?
全媒体时代,对记者要求更高,更专业。在传播载体由传统媒体传播载体,演变成新形式传播方式,但是记者这个职业并没有降低职业水平,而是要求更高。首先是报道的更及时,其次是更准确,再次是图文内容更多元丰富。所以,在全媒体时代,更应该做一个有责任感、有立场、有深度、有水平的好记者。
一是必须以先进技术创新为支撑,紧盯技术前沿,瞄准发展趋势,不断以新技术新应用创新媒体传播方式。
从传播技术角度看,媒体的发展总是与技术的创新紧密联系在一起。新兴媒体诞生和发展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网络技术和信息内容相互结合与发展的过程。技术与内容互为支撑、相互融合,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共同构成核心竞争力。传统媒体要生存发展,必须顺应互联网传播移动化、社交化、视频化的趋势,积极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推进新闻生产,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实现超越,利用微博微信技术拓宽社会化传播渠道,把当今可用的技术都囊括到我们视野中来,进入到我们的项目设计,把长期积累起来的内容生产优势、传播公信力优势与新兴媒体的数字技术、多媒体传播、多元交互等技术优势充分结合起来,才能取得融合发展的最佳效果。
二是必须以内容建设为根本,进一步增强媒体信息内容的核心竞争力。
新闻媒体是党和人民的喉舌,内容永远是根本,是决定自身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所在。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在强调技术引领和驱动的同时,要始终把内容建设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以内容优势赢得发展优势。要在品质上追求专业权威。传统媒体在信息采集核实、分析解读等方面,有着新兴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必须最大限度地把这个优势发挥出来,延伸和拓展到新兴媒体。要在传播上注重快捷精简,多生产精准短小、鲜活快捷、吸引力强的信息,在传播中抢得先机。要在服务上注重分众化互动化,认真研究用户的不同需求,有针对性地生产特色信息产品,点对点推送到用户手中,做到量身定做、精准传播,提高新闻宣传的实效性。同时,加强媒体与用户间的互动交流,吸引用户提供新闻线索、报道素材和意见建议,提高用户的关注度和参与度,在互动中参与,在参与中传播。要在展示上实现多媒体化,以多样化的展示、多介质的推送,实现内容产品从可读到可视、从静态到动态、从一维到多维的升级融合,使我们的新闻报道动起来、活起来。
三是必须以机制创新为动力,加快改革步伐,建立适应融合发展的组织结构、传播体系和管理体制,为融合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记者和时代要求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记者和时代要求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