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的总投资要求,计划的总投资要求是什么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计划的总投资要求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计划的总投资要求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管理学中,计划的种类有哪些?
按计划的重要性划分 从计划的重要性程度上来看,可以将计划分为战略计划和作业计划。
按计划的时期界限分 财务人员习惯于将投资回收期分为长期、中期和短期。
长期通常指5年以上,短期一般指1年以内,中期则介于两者之间。
管理人员也采用长期、中期和短期来描述计划。
长期计划描述了组织在较长时期(通常5年以上)的发展方向和方针,规定了组织的各个部门在较长时期内从事某种活动应达到的目标和要求,绘制了组织长期发展的蓝图。
短期计划具体地规定了组织的各个部门在目前到未来的各个较短的时期阶段,特别是最近的时段中,应该从事何种活动,从事该种活动应达到何种要求,因而为各组织成员在近期内的行动提供了依据。
按计划内容的明确性分 根据计划内容的明确性指标,可以将计划分为具体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
按计划由抽象到具体的层次分 哈罗德·孔茨和海因·韦里克从抽象到具体,把计划划分为:目的或使命、目标、战略、政策、程序、规则、方案,以及预算。
第8个五年计划目标是什么?
中国的第8个五年计划目标是从1991年到1995年,旨在加快中国现代化进程,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具体目标包括:
1. 经济建设: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加强节能环保措施,加大对农业、科技、文化、社会事业等领域的投资。
2. 国家发展: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对外经贸合作,培育外贸的新优势。同时推动国家行政管理机构的改革。
3. 改革开放:推进经济体制的改革,加强企业管理,积极发展国有经济和非公有经济,推动政企分开、股份制改革等。
4. 社会建设:加强教育、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发展,改善城乡居民生活和社会福利保障,维护社会稳定和秩序。
"八五"计划总的要求是: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目标,把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按不变价格计算比1980年翻两番,10年平均每年增长6%,工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6.1%,人民生活从温饱达到小康。"八五"计划规定:1995年国民生产总值达1825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合计为26000亿元(不包括物价上涨因素)。
1990年l2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提出了今后十年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任务和方针政策。1991年3月,第七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国务院《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的报告》。以1992年邓小平同志重要谈话和中共十四大为标志,“八五”时期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阶段。
“八五”计划期间取得的最大成就是提前五年完成了到200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的战略目标。1995年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达到57600亿元,扣除物价因素,是1980年的4.3倍,提前完成了“翻两番”的任务。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在中国经济发展史上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在整个“八五”计划期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速度达11%左右,比“七五”时期的年均增长高出近4个百分点,经济波动不到5个百分点。到“八五”结束时,在中国执行的8个五年计划中,“八五”计划是中国历次五年计划中增长最快、波动最小的一个五年计划。
“八五”期间,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以分税制为核心的新财政体制,以增值税为主体的新税制已经基本建立并正常运行。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初步分开,汇率顺利并轨,新的宏观经济调控框架初步建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明显增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格局已经形成。
对外开放总体格局基本形成。对外开放的范围和规模进一步扩大,形成了由沿海到内地、由一般加工工业到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的总体开放格局。以上海浦东为龙头的长江地区的开发开放,成为“八五”期间对外开放区域布局的一项重要举措。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计划的总投资要求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计划的总投资要求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