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足孩子的要求,满足孩子的要求是不好的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满足孩子的要求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满足孩子的要求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三四岁的小孩什么都满足他的要求的教育对吗?
对于三四岁的小孩什么都满足他的要求,这种教育方法是不正确的。父母作为孩子的第1任老师和监护人,教育养成要从娃娃抓起。三四岁的孩子一定有一定的思维能力和智商,不能够事事顺从他的要求。要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让孩子辨别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一味的顺从和溺爱,只会让孩子越长越歪。甚至造成无法挽回的不良后果。
我觉得我这种教育方式不太正确。三四岁的小孩其实已经会模仿大人,学习大人的一些行为举止,如果对他的一些行为不加以阻止可能会在孩子的潜意识中认为这种行为是正确的,不能够约束他的行为,不能够让他知道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
教育是一门科学。
二至三岁的孩子,满足他的要求,要按实际情况而言的。错误的当然不能满足。
他的要求合乎常理,是正确的。只要在你能力之内。那是可以满足的,因为他是孩子,抚养教育他是家长的责任。满足他的正常要求,也是家长的分内之事。
要是你满足他错误要求,那就会让孩子养成不良习惯。没是非观念。将来孩子有问题了,那就是你满足,他错误要求的结果。 孩子的教育就要从小抓起,不能等他错误观念和习惯养成,那以后去修改真的会很艰难。
有的家长想用满足孩子提的要求来提高孩子的成绩,这种教育方法可行吗?
不可行
孩子对所有的东西都还处于学习和认知的状态,家长如果利用孩子提出的要求而达到成绩提高这一目的。就是间接的让孩子认为我只要成绩考的高了就可以得到好处。这样长此以往,就会给孩子灌输一种有好处的事我做,没好处的事我不想去做的思维。这很大程度的影响了孩子长大后的学习能力,以及日后进入各行各业的发展潜力。
世界丰富多彩,所有问题也并非都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答案。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这是一个典型的把内部动机转化为外部动机的行为,长远看来是不可取的。否则就像那个故事里面讲的,一个老头很讨厌孩子们在他家旁边玩耍打闹的嘈杂声,于是给几颗糖果雇孩子们“玩耍”,开始时孩子们兴高采烈,既能玩得开心,又有糖果吃,何乐不为,于是把噪声弄的更大了。随着时间的推移,给的糖果愈来愈少,孩子们心生抱怨,嘈闹声也不弄的那么大了,玩耍也疲于应付。最后老头一颗糖果也不给了,孩子们一气之下,再也不来这里玩耍、吵闹了。
老头得到了他想要的结果,而孩子们呢,失去的是玩耍的童趣。
这就是把内部动机转化外部动机的经典案例。从孩子培养和习惯养成的角度,最好不要通过满足孩子外部愿望的方式促进其学习,因为,即使这样做了,也不是出于对事情本身的关注和兴趣,这样很难养成长期而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发自内心的喜爱。这样是在转化问题,而不是解决问题。转化问题一定会带来更多的问题。
我们要做的更多是应该从学习本身入手,找到有趣点所在,比如孩子问离太阳最近的是什么星球的时候,我们可以一起去探索,找到一些炫酷的星系视频,跟孩子一起去看,然后再一起探讨的效果,一定比你仅仅和他说出水星的答案要好。
那么是不是说一定要如履薄冰,切不可越雷池一步呢?绝不能跟孩子做任何的外部承诺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当孩子说今天他写完作业以后,让他吃一块你刚买回来的巧克力的时候,难道说这也不行么?如果所有事情都用同一个标准去评判的时候,这件事情本身就已失去了意义。我们坚决反对的是长期的外部奖励替代,比如承诺孩子每天写作业后都给他一块巧克力或者别的什么奖励。
其实来祖宗早给了答案,这个词叫“过犹不及”,凡事都有个度,在养育过程中,除了原则和安全问题外,并非所有问题都是绝对的这个可以,那个不行,需要的更多是灵活和变通。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满足孩子的要求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满足孩子的要求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