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专业鄙视链,大学专业鄙视链图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大学专业鄙视链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大学专业鄙视链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大学存在鄙视链吗?
存在!大学分公立、民营,国外还有教会。我们再提升为部直属高校、 211、985高校或985高校。条文框框之细堪称世界第一。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的教育几十年在不断的改革,永不停息。小升初,初升高,高考等政策几乎每年都在调整、变化。相比国外教育政策、办学模式课程设置等相对长时间稳定,也很少受政治层面等因素影响。
凡是有人群的地方,就有江湖:高低贵贱、恩恨情仇。鄙视链存在于大学,再正常不过。从高考开始,考生和家长,大学校长和教师,各大学学生,以及教育管理部门,还有大学教学质量评估单位,等等,大学鄙视链无处不在。
存在,国家把高校划定出985、211、普通高校、独立院校、高职高专等以后,肯定985瞧不上211,211又瞧不上普通高校,普通高校又瞧不上独立院校,因为这些高校的录取都是按高考成绩划分的,能考上清北的学生都是各省市的高考状元或前几十名,同学圈和朋友圈也不一样,不在一个层次了!
首先,大学存在鄙视链,但是不是每个人的心里都有鄙视链,有的人对大学的排名、学科等不以为然,谈不上什么歧视。
其次,没有歧视心理的人并非多数。一般人多多少少都有点歧视,例如,按照大学排名的话,通常是排名靠前的985鄙视排名一般的985,一般985鄙视一些弱的211,而一般的211鄙视普通的一本或者二本。(注意:不是所有985都有资格歧视211,211的学科强校比不少985的招生分数还高,就业情况还要好。)
再次,不仅大学之间存在鄙视链,大学里面的不同院系、不同学科之间也存在鄙视链。比如,学经济管理类的通常招生分数高,在经济管理类学院工作的老师也待遇高,对其他文科类院系往往不屑一顾。而主校区的院系又往往对分校区的院系有很强优越感。
最后,鄙视不鄙视,也不用太在乎。自己管好自己的事儿,如果我们自己够强,即便是你的学校不够强,你也不用惧怕鄙视。
大学肯定存在鄙视链的,只不过不存在于公开的场合或书面及政策中,只存在于私下或潜意识中。否则容易遭到群起而攻之。
在大学实力或等级上,985瞧不起211,211瞧不起一般院校,一般院校瞧不起专科院校。重点大学瞧不起地方大学。
在教职员工中,海龟人员瞧不起土生土长的,职称高的瞧不起职称低的。科研成果多的瞧不起科研成果少的。
在学生生源上,一线城市的瞧不起二线以下城市的,城市来的瞧不起农村来的。大款家的瞧不起家庭生活困难的。
鄙视链的存在,说明了人们在社会中的地位,差距 ,方位,分工等。是小农意识和小市民意识的产物。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鄙视链会越来越没市场的。
一所二本大学但某个专业全国排名靠前,值得读吗?
这个问题很多人有迷惑的,值得说一下。
一开始,家长和考生都只盯学校,觉得学校好很重要。比如,认为上清华是件了不起的事情,不管读化学还是生物。后来见得多了,觉得在清华上个化学系远不如去北邮念个计算机系。所以,觉得专业很重要。
专业又怎么选呢?有人说,要按照专业排名来选。尽量读一个学校的强势专业。比如,在哈工大读航天,肯定比在复旦大学读航天要好得多。
但是,有时候大家会发现,有的一些学校不怎么样,但专业排名很靠前,这时选就非常犯愁。比如,长春理工大学的光学获得了A-,比清华大学和南京理工大学一堆985、211大学都高,你会选长春理工大学的光学吗?我上次还真遇到这样的人,跟我说,在南京理工和长春理工里,他觉得要选长春理工。
我先不说我的结论,先谈谈我们选择学校和专业的目的是什么。我想,我们读大学,主要目的是两个,今后读研升学和就业。
结合具体来看,有三种选择:一是分数超过二本很多,足够一本的一个好学校,二是分数刚过一本线,可以上一个一般的一本,三是未够一本线,但能上二本的这个好专业。因此应按这种思路来考虑:同样分数选学校,同类学校选专业,同校同专业选城市。那就是第一种情况,应毫不犹豫地选择一本高校,毕竟平台高今后的起点就高。第二种情况那就要选这个一本学校,自己喜欢的专业,对今后的发展会更容易。第三种情况那就是以这个学校的好专业为主,自己喜欢的专业为辅,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大学专业鄙视链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大学专业鄙视链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